地址:
邮箱:2710558535@qq.com
QQ :2710558535
1980年上海音乐学院廖乃雄教授与奥尔夫先生历史性的会见。廖教授回到中国后首次向中国音乐教育界介绍了《Orff-Schulwerk》,为正在改革之中的中国同行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感觉。廖教授除写文章外,亲自到各地讲学、举办培训班、翻译及创编教材,还联系了德国、奥地利教师耒中国教授《Orff-Schulwerk》。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奥尔夫热”。中国音协《Orff-Schulwerk》学会也在这热潮中应运而生。1990年筹备委员会成立,1993年正式成立。二十年耒在一批执着的热心者的不断努力下,已走过最初的朦胧,目标更清晰、步伐更扎实。
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Orff-Schulwerk)专业委员会系中国最高音乐学术团体中国音乐家协会下属国家二级社团组织。也是中国大陆唯一的有关奥尔夫音乐教育(Orff-Schulwerk)的机构。现有会员595人,分布在26个省(市)。设常务理事会(10名),理事会(36名),会长(1名)、副会长(6名)。成员包括音乐、舞蹈家,高等师范及中、小学教师,幼儿教育家,音乐教育研究、进修机构教师、研究人员等。该组织自成立以来将介绍、研究、推广奥尔夫音乐教育(Orff-Schulwerk)为己任。十余年中组织六次全国培训活动,特聘奥尔夫学院及德国、美国和中国台湾专家讲学,学员近3000人;举办五届为期一年培训班,学员400余人;举办短期培训班四十余个。组织六次出国学习、考察奥尔夫音乐教育(Orff-Schulwerk)和参加国际会议。这些活动大多数是与各高等师范院校或教育行政联合组办,更增加了影响力。
由于廖乃雄LiaoNaixiong教授和奥尔夫基金会的支持和努力,中国两所最著名的中央、上海音乐学院均开设有外国专家讲授的奥尔夫课程。一般音乐师资培养和进修的各级各类学校教法课也有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Orff-Schulwerk介绍,有些省市,如北京己将其专列为教师进修的必须课程。在国家规定的音乐教具目录中也将奥尔夫乐器列入。这些成果均与我会骨干参与有关。最近我会主要负责人还参与了国家21世纪艺术课程标准制定课题组。
目前我们认为较大问题是在一个有十二亿人口,其中三亿少年儿童的国家,对于在世界上有如此重要影响的音乐教育体系,却设有一个培训中心之类的机构耒介绍、研究、推广该教育体系,仅靠原耒学会办培训班方式己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了。
当前中国也同世界各国的同行一样,面临着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挑战和机遇。中国政府在强调以素质教育为教育的基本目标,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标准的教育改革,给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一个极好的机迂。过去保守派称我们搞的是“闹尔夫”,现在许多学校、幼儿园纷纷派教师要去学奥尔夫音乐教育Orff-Schulwerk。
奥尔夫音乐教育Orff-Schulwerk在中国有两项大课题:一是“本土化”问题,不仅是内容、素材,还有从教育体制到教学方式,以至文化、风俗、传统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去探索、试验。二是中国教育要与国际接轨,奥尔夫音乐教育Orff-Schulwerk也要变化发展,比如终身教育问题,我们己开始在0一3岁婴儿中试验;也设想在非音乐专业大学生身上试验;我们还收到信息:希望为老年人开课……。奥尔夫音乐教育能够为此做什么和怎样做。再比如,多元文化教育问题。(这个“多元”已有很大的扩展,不仅有不同民族的多元,还有从前卫到流行音乐的多元等等)。
时代在发展,适者生存。中国戏曲有句格言:移步不变型。这个“型”应该是奥尔夫的教育理念,而发展就是怎么移。这些问题我们是在一边学习国外经验,一边通过实践慢慢摸索中去解决,总的讲,还在实验的起步阶段。
迅速培养年轻一代的骨干教师和寻找懂得管理、经营的人才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国真正受过较正规系统训练的教师只有一名!我们只能迭择大胆提拨、推上台、扶一段的办法解决师资问题。管理、经营人才还没找到,大多是与一些已取得一定成绩的教育机构联合办学方式,我们称“借鸡下蛋”的方法。
我们希望借这次大会能进一步把各国同行组织起来,加强沟通、交流。也欢匝各国专家到中国耒讲学。或者在为中国培训师资方面提供更多便利。
关于“论坛”因语言和经费原因,对该论坛工作具体了解的很少,我以为对各方都是件遗憾的事。我希望“论坛”今后能为相互间了解多做些工作。欢迎到中国耒考察、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