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邮箱:2710558535@qq.com
QQ :2710558535
奥尔夫教育大会
●2017.07.15.坐标:中国成都
奥尔夫大会第一天。
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
高校教育研究者
一线教师
开始了一场,与奥尔夫艺术教育的
学术对话。
对话
与进阶对话
“像玩游戏一样,一关一关地闯,这一关没过,下一关就打不开。”
——许卓娅
许卓娅老师的工作坊中,在“模仿——理解——运用/创造——分析”四个基本的过程。老师们在许老师的引领下,体验着用童谣《土豆丝 土豆片》的结构做着多个变体,用《小星星》的歌词唱着不同风格的民歌。许老师强调“本土化”并不是教一首民歌就叫“本土化”,而是要深入到文化的精髓里面,抓住它的灵魂。
“对话”
与民谣对话
“快来瞧快来看 黑鸡下了白鸡蛋”
“快来瞧快来瞧 小鸡长了一身毛”
一首北京民谣,陈蓉老师用律动、声势、音乐游戏、声音模仿、接龙好玩又落地;音条乐器,灵性的音符轻声回响;不断丰富主题的创编、叠加声部、作品结构从三部式发展至回旋式,全场老师们成功合作完成作品“快乐农场”。
把民歌《落水天》唯美改编,黑暗中,恍若置身音乐会场,“落水天,落水天,落水落到我的身边……”雨声、风声、风起雨落,雨过天晴在沉醉的歌声中结束第一场活动。
一首童谣《金孔雀》,韩瀚老师用科尔文手势训练导入,结合手势训练演唱三个音(La、Do、Re),并引导学生用三个音即兴创作。听力、反应力、模仿力训练中,感受着团队合作的和谐美。由简到繁,从声部训练到乐器叠加到结合舞蹈,一首单声部简单儿歌,变成一部多声部配器丰富,“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作品,余音绕梁,多日不绝。
人们躺在地上。寂静无声。
看到这张照片的瞬间,你想到了什么?
“对话”
与身体对话
“你的身体,是用来地板的!”
“躺下。听听你身体和地板的对话。”
——谢呈
这一场拉班/巴特涅夫“体态律动”借助中国鼓,
学员们在音乐、节奏、力量、时间、空间、方位、流动中,与地板对话,与伙伴对话,与空间对话,
与自己对话,与世界对话。
“对话”——生而为人,万物之灵的我们,习惯了用声带发声,用语言对话。习惯的惰性,让我们忘记了我们身体。
我们的身体成了“哑巴”、成了“聋子”。谢呈老师打破局限,打开束住的身体,用身体驱动身体,用身体与世界对话,信息交换,输入——输出——输入,用身体与本真对话。
“对话”
与音乐对话
“要让儿童上一个台阶,这个台阶可能,只是砖头的厚度,但对于不同能力的儿童而言,要完成起来,都是不一样难度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把这砖头厚度的台阶,结构成木板那么厚,甚至成纸张的厚度。”
——宋丹
宋丹老师工作坊为与会老师们分享着,奥尔夫艺术教育在“普教特教“中的应用。宋老师指出,不管在特教还是普教中,”解构音乐”——解构音乐的结构,让儿童体验身体从简单动作再到复杂动作,是他们从模仿到创造的关键。
面对低功能的孩子:我们借助音乐节奏、肢体动作、陪伴带领、帮助他建立自我认知——认识“我”、“我是谁”;
面对中功能的孩子:需要发展社会功能,我们可以他通过帮助他建立与乐器之间的互动,提供熟悉与安全的环境,帮助他与外物的对话,
面对一般正常儿童:他们的步子可能会大一些,但我们任然解构音乐,帮助他们从模仿到创造。从“前音乐性”到“音乐性”,从找动作和节奏,到读取表情、眼神递达、再到团队合作,完成从个体的到互动的,到社会性的人的成长历程。
与音乐对话,我们借助音乐与儿童对话,儿童借助音乐与世界对话。
“对话”
与多元对话
我们美吗?
我帅吗?
我们也要敲起来!
对话
小火车开起来!
跳圈圈!
坐圈圈,玩拼图
对话
在这大会第一天中,
我们开启了与奥尔夫“本土化”对话,
我们坚信教育中一切的对话,
就如许卓娅老师这这张照片一样
最终,
都是与人的对话,
与儿童的对话。
当然,我们也期待着与您的对话。
更多精彩,我们会陆续为您献上。
期待您的关注!
大会期间,
精彩工作坊析、研讨会专家对答、论文分享 我们会在后期为您做专题分享
敬请期待!